作者:陈方
近日,话题“建议大家都去频繁大量地记录生活”登上热搜,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赞同“我也爱记录生活,回头看真的很有意义”,也有很多网友表示“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开始”。
生活中,太多人都过着“日复一日”的相似日常,某个瞬间想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内容时,又觉得如大雨冲刷后的柏油路一样干净。记录生活,而且还要“大量”“频繁”,这样的“人生建议”能赢得众多网友的共鸣,说明太多人都在寻找着“对抗平淡生活”的办法。曾有人拆解什么是“生活”,那就是“生动地活着”。如何将“生动”具象化,首先要“看见”,看见自己,看见自己的生活。从画面到文字,从意识到情绪,那些不拘任何形式的记录,便是最好的看见。
记录自己,看见自己的情绪,其实这也是一种“养生”。日常生活中,有多少人经常被“无聊”“好烦”“不开心”所包裹,当我们把这些抽象的感受变成具体的一段话时,那些坏情绪就变得可以面对了。这不是“电子榨菜”,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释,这就是“情绪命名”:是当你准确描述出感受时,它的杀伤力就减弱了。所以,有人把记录比作坏情绪的橡皮擦,这一点也不夸张。
现代人“养生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排除掉生活中的“坏情绪”。记录,不会彻底地抹去痛苦的坏情绪,但可以带我们走出痛苦的状态,让我们可以平静地带着这个“漏洞”继续生活。当我们学会了用记录看见情绪,用文字丈量心灵,我们便学会了与自己和解,我们便获得了应对负面情绪的最强武器。
那些不屑于记录自己生活的人,可能会认为“普通人的生活”那么普通,又有什么值得记录?其实再平淡的日子,也会有那么“金光闪闪”的一瞬间。那瞬间的发光主体,可能是自己的小确幸,也可能是他人带给你的温暖。“建议大家都去频繁大量地记录生活”的话题爆火之后,有网友分享了这样一段话:“翻看去年的朋友圈,才发现原来我觉得‘糟糕透顶’的那个月,其实有很多温暖小事——楼下阿姨送的粽子、加班时同事带的奶茶……只是当时被焦虑蒙住了眼睛。”没有记录的那些“记忆”,也许会带着滤镜放大你当下的痛苦,而记录却像是一位细心的收藏家,让过往的每个美好瞬间都有被重新看见的可能。那些美好的瞬间又会治愈你当下的痛苦。
世界自有意志,生活自行繁衍。生活,是人与困境的哲学。生活要往前走,而理解生活需要往回看。看见自己,看见自己曾经历过的,无论好坏,那都是自己的“软资产”。这些不拘形式用心记录下的“软资产”,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叙述,无声地滋养自己,成为特别的“养生之道”。而且,这样的“养生之道”,无须任何投资。
聚富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app-网上购买股票怎么开户-什么叫场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